药旅扬帆振乡村:从 “药田” 到 “画卷” 的平顺实践
—— 湖北大学 “太行药韵” 社会实践团队赴平顺调研实录
(通讯员 霍晶涛)7月1日至7日,湖北大学“太行药韵”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足迹遍布8个村镇、3处景区、2家企业及县政府部门。从潞党参田间到古刹禅房,从加工车间到政策座谈现场,团队全方位记录了这片太行山地以“道地药材为根、药旅融合为脉、文化精神为魂”的乡村振兴实践,见证了平顺县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历程。
种植筑基: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链升级
7月1日,团队首站抵达东寺头乡寺头村,马书记手中掰开的潞党参断面呈现出清晰的五角星形状——这是平顺潞党参的“身份标识”。作为潞党参发源地,这里家家户户延续着百年种植传统,而“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让老产业有了新保障:企业提供技术订单,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即便市场波动,保底价收购政策也让农户吃下“定心丸”。目前,当地210户脱贫户均通过中药材种植获得稳定就业,民宿、农家乐等业态更让“种药材”与“迎游客”形成收入叠加。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寺头村书记 熊舒妍 摄
7月2日,团队在黑虎村潞党参展销馆看到,传统散装药材已升级为精品礼盒,药酒等深加工产品陈列其间。作为潞党参原生境保护区,黑虎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党建红”带动“产业绿”,生态循环种植技术既保障了药材品质,又守护了太行生态。向西5公里的淙上村,万亩党参田沿山铺展,步道与观景台将农田变为“景区”,游客可体验农耕劳作,实现“种地”与“观景”双重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路党参展销馆 霍晶涛 摄
而在7月3日的“三区”人才科技服务技术培训班上,团队与农户一同聆听党参种植秘籍:从选种时的籽粒饱满度筛选,到播种深度的精准控制,再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精细化管理让“道地药材”的品质有了科学支撑。正如授课老师所言:“平顺党参的好口碑,藏在每一个种植环节里。”
图为培训班授课现场 霍晶涛 摄
药旅融合:从“看景”到“品药”的体验式革新
平顺县的药旅融合,是“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鲜活注脚。7月2日在淙上村,万亩党参梯田与观景台构成的景观化园区,已成为游客打卡地;7月5日探访的赤壁悬流景区,崖壁缝隙中野生的连翘、黄芩与周边人工药田形成生态呼应,景区设置的药材科普牌、药茶品鉴点,让“看瀑布”与“识药材”自然融合。
古刹文化则为药旅注入人文底蕴。7月3日走访金灯寺时,团队发现寺庙周边已有农户售卖党参制品,队员熊舒妍提出“将党参包装与祈福文化结合”的建议——这正契合当地规划:未来游客可在古刹中领略中药魅力,在药香中感受禅意。次日探访的龙门寺更具“禅药共生”意境:寺后群山里,连翘金黄、柴胡青翠,药香与檀香交织,团队构想的“明代药圃体验”“古法党参茶品鉴”等场景,已纳入当地药旅升级计划。
图为龙门寺内景 欧阳文成 摄
7月4日在通天峡景区,团队体验了“淙上春潞党参宴”:党参炖鸡、连翘炒鸡蛋等药膳,将药材功效与食材美味结合。景区负责人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药膳体验已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30%,“游客为景而来,为味而留,为药而购”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产业赋能:从“卖原料”到“创品牌”的价值跃升
产业链的延伸,让“太行药草”有了更广阔的舞台。7月3日在上党中药材专业镇,一株2.39米长、参龄超50年的“党参之王”旁,大红袍花椒的摆放暗藏智慧——利用花椒气味为多糖丰富的党参防虫,这是当地传承的生态智慧。而展馆内的潞党参口服液、复方灵芝健脑胶囊等26种深加工产品,更展现产业升级成果:依托12家加工企业、174家合作社,平顺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连翘叶茶等“山西药茶”新品,更开辟了绿色饮品新赛道。
7月4日,团队走进振东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见证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规模化效应:企业带动30万农户参与种植,产品从传统饮片拓展至护肤品、保健食品,直播电商更让药材“云端出圈”。队员熊舒妍体验直播时,镜头前的潞党参通过网络直达全国消费者,“从田间到直播间,距离缩短的不只是物流,更是信任链”。
图为团队成员在展区参观道地中药材 欧阳文成 摄
销售渠道的畅通则得益于“线上线下双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竣工后,客商主动上门收购;平顺县中药材交易大会吸引全国采购商;直播电商、短视频科普让“平顺道地药材”品牌声量日增。正如东寺头乡乡长所说:“我们不用吆喝,好药材自有客来。”
合力护航:从“政策”到“精神”的全维度支撑
平顺的振兴,离不开政策与精神的双重护航。7月7日与县政府的座谈中,张主任、赵局长详解了“全链条政策包”:种植端有补贴与技术培训,加工端有税收减免与人才补贴,流通端有物流升级与电商平台。目前,潞党参、黄芪等道地药材已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种植有标准、收购有保障、收益有提升”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
图为座谈现场 霍晶涛 摄
而在岳家寨村,84岁的岳晚增老先生用64年坚守诠释了“实干兴乡”的精神根基。7月5日,团队在供销社旧址看到他保存的扁担、背篓与泛黄奖状——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双代店”到新时代的研学基地,这位“守山人”用“一根扁担连民心”的执着,成为乡村振兴中“精神传承”的鲜活注脚。如今,岳家寨依托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供销社旧址成了研学热门地,“扁担精神”正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新动能。
图为供销社照片 霍晶涛 摄
从潞党参种植到药旅融合,从产业链延伸到精神传承,平顺县的实践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清晰路径:以道地药材守住“生态本底”,以药旅融合激活“经济动能”,以文化精神凝聚“内生动力”。正如团队在调研总结中所写:“太行深处的‘致富花’,既开在万亩药田,也开在古刹禅院,更开在每一个为家乡奋斗的人心中。”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周杨 摄
-
报名通道开启!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期待你的加入
-
2025特应性皮炎免疫创新学术会议召开,开启特应性皮炎治疗EASI-90新时代
-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发布品牌滑雪指南,持续引领高品质冰雪度假生活方式
-
FILA联手2D漫画风鼻祖Joshua Vides,以山脉鞋演绎破次元潮流态度
-
宝维塔正式发布全自动烧录机UpCore 001
-
保交楼"绿城模式"探索房地产纾困新路径
-
诺和新元将收购帝斯曼-芬美意在饲料酶联盟的业务
-
GoGlobal环瑀推出全面企业出海商业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拓展与运营
-
蔡司: 汽车制造"质量卫士",条纹投影扫描技术精准捍卫产品品质
-
从敦煌到里昂:中国代表队携文化瑰宝斩获西点世界杯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