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丨四年磨一剑,中山德华芯片“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定义空间能源新标准
北京时间9月16日9时6分,中国商业卫星公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任务中的其中一颗卫星,其电源系统使用了由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德华芯片”)历时四年研制的全球首套重量最轻、收拢体积最小、发电效率最高、展开机构最简单可靠的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该项技术突破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太阳翼是卫星在轨运行的“能量心脏”,通过光电转换为卫星提供持续能源,其性能直接决定卫星寿命与效能。针对商业航天对太阳翼低成本、高收纳比、轻量化的需求,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采用超弹性记忆复合材料展开机构,以及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等核心技术,具有结构和机构简单、重量轻、展开可靠性高、收纳比高等显著优势。这一技术成果不仅体现出德华芯片在空间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也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全柔性卷迭技术的企业,德华芯片从柔性材料研发起步,逐步构建了从全柔性外延、芯片、电池电路、柔性基板、互连片、二极管、玻璃盖片、结构机构、柔性工艺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实现了数十项关键技术和工艺的零突破。
本次型号任务的总指挥邱诗礼在采访中介绍:“从实验室样件到正样件交付的全过程中,我们聚焦三点:一是系统识别技术风险,针对长周期、高难度环节进行多次推演,制定多套技术预案;二是严格动态地管控节点,实时跟踪,坚持‘时间可压缩,但验证覆盖面和深度绝不打折’;三是推动设计、工艺、实验一体化协同,从源头规避风险、减少迭代。”
德华芯片总经理杨文奕表示:“这不仅是太阳翼形态的改变,更是从材料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突破。作为全柔性太阳翼技术领域的开拓者,我们始终相信‘潜心耕耘,时间会给出答案’。经过四年的持续钻研,我们成功实现了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从概念到产品的跨越,验证了空间能源系统轻量化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并通过创新工艺实现了全产业链成本可控。”
据悉,德华芯片已于2025年在中山火炬高新区完成总部基地一期30亩工业用地的摘牌,预计2026年将建成总面积超20000平方米的先进研发制造基地。新基地规划建设超2000平方米的全自动数智化太阳电池阵生产线,通过智能化制造体系大幅提升产能,并显著提高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

未来,随着新产能的落地,德华芯片将继续深化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技术的迭代与应用,并与更多航天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商业航天能源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
报名通道开启!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期待你的加入 -
2025特应性皮炎免疫创新学术会议召开,开启特应性皮炎治疗EASI-90新时代 -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发布品牌滑雪指南,持续引领高品质冰雪度假生活方式 -
FILA联手2D漫画风鼻祖Joshua Vides,以山脉鞋演绎破次元潮流态度 -
宝维塔正式发布全自动烧录机UpCore 001 -
保交楼"绿城模式"探索房地产纾困新路径 -
诺和新元将收购帝斯曼-芬美意在饲料酶联盟的业务 -
GoGlobal环瑀推出全面企业出海商业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拓展与运营 -
蔡司: 汽车制造"质量卫士",条纹投影扫描技术精准捍卫产品品质 -
从敦煌到里昂:中国代表队携文化瑰宝斩获西点世界杯第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