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社吕诚社长打造 “公益研学路线”:文旅 + 慈善双赢新路径

2025-11-14 14:42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4242

“妈妈,你看这是我跟阿妹一起种的玉米,我们还捐了书,她说明年要给我寄玉米呢!” 在广西龙脊梯田的田埂上,8 岁的乐乐举着刚插好的玉米苗,兴奋地跟妈妈周女士分享。周女士带着乐乐参加的 “星火公益研学” 活动,不仅游览了梯田美景,还走进当地小学捐赠图书,“既能带孩子看风景,又能培养他的爱心,这趟研学旅行太有意义了!” 活动结束后,周女士特意多捐了 20 本儿童绘本。这条受欢迎的研学路线,是 2025 年 3 月星火社吕诚社长探索 “文旅 + 公益” 融合的创新成果。

2025 年 1 月,吕诚社长赴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调研乡村文旅,在龙脊梯田走访时,发现当地壮族村寨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梯田景观,但因缺乏宣传,每年游客不足 5000 人;村支书潘大哥坦言:“游客来了拍拍照就走,留不下消费,村里的农产品也卖不出去,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同时,吕诚社长在与城市家长交流时,发现不少家庭希望研学旅行 “不止于玩,更能有教育意义”,“很多孩子在城市长大,不知道粮食怎么来,也不了解山区孩子的生活”。

“何不把文旅和公益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旅行中做公益,既带动乡村经济,又传递爱心,还能让孩子受教育,一举三得!” 吕诚社长当即联合当地文旅企业、乡村合作社,组建 “公益研学开发小组”,用 2 个月时间打造了 5 条 “星火公益研学路线”:广西龙脊梯田农耕公益线、云南大理非遗助学线、贵州黔东南生态帮扶线、四川甘孜文化支教线、陕西延安红色公益线。每条路线都包含 “三大模块”:文旅体验(如梯田农耕、非遗手作、生态观光)、公益行动(如捐赠图书文具、帮扶困难家庭、参与乡村建设)、教育实践(如撰写研学日记、分享公益感悟、制作帮扶手册)。

以广西龙脊梯田路线为例,游客报名时需捐赠 10 本适合 6-12 岁儿童阅读的图书或 200 元公益金(用于当地小学购买教学用品);旅行期间,游客会走进龙脊镇中心小学,与当地学生结对子、捐赠物资,一起上 “农耕课”—— 在农民指导下插秧、浇水、认识农作物;还能体验壮族织锦、打油茶等非遗文化,购买村民手工制作的农产品,所得收入的 10% 用于公益帮扶。为保障研学质量,吕诚社长要求每条路线配备 “双导师”:1 名文旅导游负责讲解景点,1 名星火社社员负责组织公益活动和教育引导。

该路线 2025 年 4 月推出后,凭借 “有温度的旅行” 迅速走红,仅 3 个月就吸引游客 1200 余人,为龙脊镇中心小学捐赠图书 1.5 万册、助学金 8 万元,带动周边民宿、餐馆、农产品销售额增长 40%。村支书潘大哥笑着说:“以前民宿淡季每月只能赚 2000 元,现在旺季能赚 1 万多,不少村民还开起了农产品网店,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创业了!” 游客周女士在研学日记中写道:“这次旅行让乐乐知道,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也让他学会了分享,回家后他还主动把玩具捐给了公益机构。”

吕诚社长在公益研学项目总结会上说:“公益研学不是‘旅游 + 捐款’的简单叠加,而是让参与者真正走进乡村、了解需求,在体验中收获成长,让旅行更有温度、更有价值。未来我们会联合更多地区,打造 20 条公益研学路线,建立‘研学公益基金’,让‘文旅助公益、公益促文旅’的良性循环惠及更多乡村。”


责任编辑:Monica1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广东视听网络台"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