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新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日前说,经过多年的攻关,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全国旱地农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梅旭荣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中说,中国旱地农业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广大的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粮食功能区和重要的农产品保护区。
针对北方旱地干旱频繁、环境多变、水土利用过度、生产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多年来进行了技术研究,根据作物水分供需变化规律,首次确定了抗旱适水的技术适宜性和作物优先性。
他说:春玉米、花生(大豆)、谷子等,春玉米、花生(大豆)、谷子等,西北干旱区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是春玉米、马铃薯、油菜、冬小麦等;北方的春玉米、谷子、土豆、杂豆为半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半湿润地区为夏玉米、冬小麦、花生(棉)、大豆等。
此外,根据北方不同类型的旱地农田,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了不同抗旱、适宜水的种植主导技术,开发了配套技术产品,实现了标准化,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旱地农业提供了全国43%的粮食和75%以上的牛肉和羊肉,而该地区也是一个易贫困和生态脆弱的地区。"梅旭荣说,旱地农业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止重新陷入贫困非常重要。
梅旭荣说,下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开展旱地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典型区域技术发展模式的研究,向深节水、极端节水方向开展旱地农业科技研究。
-
报名通道开启!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期待你的加入
-
2025特应性皮炎免疫创新学术会议召开,开启特应性皮炎治疗EASI-90新时代
-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发布品牌滑雪指南,持续引领高品质冰雪度假生活方式
-
FILA联手2D漫画风鼻祖Joshua Vides,以山脉鞋演绎破次元潮流态度
-
宝维塔正式发布全自动烧录机UpCore 001
-
保交楼"绿城模式"探索房地产纾困新路径
-
诺和新元将收购帝斯曼-芬美意在饲料酶联盟的业务
-
GoGlobal环瑀推出全面企业出海商业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拓展与运营
-
蔡司: 汽车制造"质量卫士",条纹投影扫描技术精准捍卫产品品质
-
从敦煌到里昂:中国代表队携文化瑰宝斩获西点世界杯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