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有858座传统建筑被认定为精品项目,这已成为共识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文化行政管理委员会暨名城2021年第一次会议上获悉,广州市历史建筑挂牌率达到92.9%,完成保护规划,认定传统风貌建筑858处。
荔湾区传统风格建筑最多。2013年以来,广州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和文化遗产普查鉴定,将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纳入名城保护名录体系。广州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遗产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主要分布在老城区的越秀、荔湾、海珠等地。目前,全市有传统风格建筑线索3667处。根据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的相关要求,各区政府正在分批推进传统风貌建筑鉴定工作。全市共竣工2183栋,确定传统风格建筑858栋,比2019年的323栋增加约1.6倍,已挂牌466栋。
在传统风格建筑鉴定方面,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从化区进展良好,其中荔湾区有221处,遥遥领先于其他区。2017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荔湾分局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办公室的指导下,率先确定了首批74处传统建筑,荔湾区政府公布并挂牌保护。
今年,荔湾分局继续推进传统风貌建筑鉴定工作,重点对经批准保护利用的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典型风貌建(构)筑物、名人故居等进行鉴定荔湾南部广港、广川的工业遗产,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茶角村、东镇村民居。在日常巡查监督方面,越秀区实行日常巡查,海珠区实行每周巡查,巡查频率和力度均高于其他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第七次国务院巡视发现的43条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表彰,北京路步行街被誉为扩大内需、稳定外贸和外商投资的典型经验。翻修开业的北京路步行街首个黄金周,打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总客流量突破400万人次,成交量同比增长160%。去年10月至11月,累计客流量1912.9万人次,同比增长49%;营业额30.1亿元,同比增长28.7%。
努力建设高质量示范工程已成为各区的共识。以荔湾区为例,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永清坊大力推进二期工程,用刺绣还原历史风貌,保留老广韵味,提升空间品质,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设计一等奖。引进北京首钢园区设计团队,规划振兴传统建筑,推动广钢工业遗产园区建设。
市文化局、名城委会议明确,下一步,区政府将通过加大对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扬长避短,加强保护利用,强化日常巡查监督机制,推动活化利用新政策落实,不断加大基层宣传普及力度。要优先识别普查推荐线索,加大辖区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名录的建立力度,实施动态维护更新,并将其公布、通报、挂牌、申请列入保护名录城乡规划鉴定后应加以完善。鼓励探索利用公安摄像、网格工作人员等手段进行监管,严防拆除、破坏、破坏传统建筑和线索。
-
报名通道开启!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期待你的加入
-
2025特应性皮炎免疫创新学术会议召开,开启特应性皮炎治疗EASI-90新时代
-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发布品牌滑雪指南,持续引领高品质冰雪度假生活方式
-
FILA联手2D漫画风鼻祖Joshua Vides,以山脉鞋演绎破次元潮流态度
-
宝维塔正式发布全自动烧录机UpCore 001
-
保交楼"绿城模式"探索房地产纾困新路径
-
诺和新元将收购帝斯曼-芬美意在饲料酶联盟的业务
-
GoGlobal环瑀推出全面企业出海商业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拓展与运营
-
蔡司: 汽车制造"质量卫士",条纹投影扫描技术精准捍卫产品品质
-
从敦煌到里昂:中国代表队携文化瑰宝斩获西点世界杯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