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大叔眼里长了“翅膀”,相安无事5年后,出现眼红还看不清——福州爱尔眼科
人的眼睛里会长出“小翅膀”?
这不是谣言,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只是这个“小翅膀”的真相并不美好,
它是一种眼科疾病——翼状胬肉。
福州连江的黄大叔是一位淳朴的渔民,5年前就发现自己左眼内眼角长了一小块白色的息肉,由于不痛不痒,也不影响看东西,一直没在意。直到最近,他左眼经常出现眼红、有异物感,而且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前往福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大叔,别紧张,这是很常见的眼科疾病!”检查过后,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副主任傅哲医生诊断为“翼状胬肉”,并告知黄大叔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为了尽快恢复视力,重新开启正常生计和生活,黄大叔当即办理住院手续。次日,傅哲医生为他顺利施行手术。
傅哲
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副主任
爱尔眼科集团角膜眼表学科学会委员
胬肉,也称息肉、鱼肉眼,因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翼状胬肉”,是结膜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一种慢性眼病。常见于眼球内侧或外侧,也可能同时存在,较小时影响不大,长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渐影响视力,出现视力下降、眼部干涩刺痛、眼部发红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致盲!
其主要原因是紫外线、风尘、烟雾的长期慢性刺激,以及眼部慢性炎症相关。老年人、男性(可能与职业暴露有关,如电焊工人)、长期紫外线暴露(户外作业,尤其在沙、混凝土、水、雪等反射平面,如冲浪运动员、海员、渔民等)都是高发群体。傅哲主任提醒,一旦发现自己患上了胬肉,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专业治疗。
傅哲主任提醒,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来延缓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首先,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紫外线刺激,注意眼部卫生,患沙眼或其它类型结膜炎应及时治疗;其次,保障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及水果;最后,在户外工作者或喜爱户外活动的人,外出应佩戴防紫外线的眼镜,避免强光刺激。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拖不忽视,及时就诊咨询,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
报名通道开启!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期待你的加入
-
2025特应性皮炎免疫创新学术会议召开,开启特应性皮炎治疗EASI-90新时代
-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发布品牌滑雪指南,持续引领高品质冰雪度假生活方式
-
FILA联手2D漫画风鼻祖Joshua Vides,以山脉鞋演绎破次元潮流态度
-
宝维塔正式发布全自动烧录机UpCore 001
-
保交楼"绿城模式"探索房地产纾困新路径
-
诺和新元将收购帝斯曼-芬美意在饲料酶联盟的业务
-
GoGlobal环瑀推出全面企业出海商业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拓展与运营
-
蔡司: 汽车制造"质量卫士",条纹投影扫描技术精准捍卫产品品质
-
从敦煌到里昂:中国代表队携文化瑰宝斩获西点世界杯第四名